【好想存錢】小資必讀 3 個建立存錢習慣的方法!

 

想要存錢,卻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錢都花光;每年新年新希望的老面孔都是存錢,但總又是自然而然地淡忘這件事;明明知道「存錢」的重要性,卻好難做這件事喔!

會有上面心情的你並不孤單, 10 個讀者私訊我們有 9 個跟你有相同的困擾,TING 與 LIZA 也有歷經過這種「想要又做不到」的心情,這篇就要與你分享我們利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建立「存錢」的習慣。

 

不要等到有錢再存錢

99% 的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有錢,那是因為我們的慾望會隨著我們經濟能力提升而增大,價值觀也會越來越不一樣,所以如果抱持著「等到自己有錢,再把多餘的錢存起來」的心態,那就跟「吃飽才有力氣減肥一樣」,永遠不會開啟存錢的那一步。

開始存錢,我們才會有有錢的可能性;不存錢,連有錢的可能性都談不上!所以存錢從現在開始,22K 就開始存!即使只有 100 塊也要儲蓄!

 

設立具體的目標

存錢計畫會失敗,大都是因為「存錢」實在太無聊了,過程除了會有一種「錢存進去後就不能動用」的心痛,也會因為不知道要存到多少才夠用,而在過程中意興闌珊。

但,存錢的本意是為了讓自己未來可以更彈性地做各項資產、生活配置,而不是永久不使用這筆錢。所以在決定存錢之前,請先思考自己存錢的「目的」,而不是盲目地進行這項動作,而且這個目的要越明確越好,包含時間與數字,這樣努力才會有方向。

譬如「想在 5 年後到英國讀書,預計花費 200 萬」,因為有這樣的目標,就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每一年至少要存 40 萬,細分下來一個月就要至少存到 3.3 萬,因為目標夠明確,在你想要因為慾望而花費時,就會回神,因為你知道每多一筆開銷就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

 

設定越清楚越細節的目標,更能讓人持續進行存錢的動作

 

適時的犒賞自己

我們不是聖人,可以無止盡的擁有自制力,如果「存錢」意味著要一直抑制自己的慾望,久了身體會自然而然規避這件事,畢竟沒有人喜歡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所以記得要定期犒賞自己,可以在每個月完成儲蓄目標時,讓自己拿 10% 犒賞自己,大吃大喝或買想要的東西,讓存錢可以是件有趣的事,這樣才能持續進行。

 

相信自己做得到

TING 與 LIZA 每次也是信誓旦旦說要存錢,但每次都是失敗收場,直到操作房地產還有美股價值投資,我們意識到這些操作都是需要現金,經過長期研究標的,我們有信心存的每一分錢可以變成兩塊甚至三塊錢,如果花掉了,就什麼都沒有。自從有了這樣的認知,存錢不再是件令人無趣的事,才開始建立「存錢」的習慣。

我們自己也是從失敗很多次這樣走過來,靠著明確的目標,適時的犒賞自己,漸漸建立持續存錢的習慣,相信利用上述的方法,你也可以!

對你來說「存錢」為什麼很難呢?快在下面留言與我們分享,讓我們幫你想辦法!也別忘了點選「加入好友」加入TING進財富 LINE,就能即時收到重要理財資訊!

 

更多存錢特輯:

【信用卡現金回饋比較】哪張卡最划算呢?(2019.10更新)
14種建立被動收入方法,讓你財富自由不用看老闆臉色過日子
12 種在家賺錢、在家兼職的方法,再見啦職場~

Follow LINE@
一周兩次
與你分享財商與房地產大小事

Ting進財富!http://tingtorich.com/

【小資理財法】一邊存錢一邊玩樂,一招見效~

 

上班之餘還要想投資理財的事,真的太辛苦了,如果什麼都不想,可以怎麼做可以讓自己「存到錢,但又過的不痛苦呢?」,要怎麼運用現有的資源,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充實?

TING 與 LIZA 要分享我們是如何透過每月收入的分配,一步步讓存摺的數字增加、腦袋的知識變多、生活變得繽紛,不用額外什麼輔助,只要簡單透過分配每個月的現金流就可以辦到!

 

比起學投資,先學怎麼管理好現金流更重要

大多數的人都想變有錢,但卻懶惰的不想花時間來管理財務,覺得「有錢了,再來管理錢就好了」,這樣的心態就跟「等我瘦了五公斤再來控制飲食跟運動」其實是一樣的邏輯!

「管理好每月現金流」其實比選擇要什麼投資標的還重要,因為連管理好小額金錢的習慣與能力都沒有,當市場變動,不僅很容易遭到海嘯的吞沒,連自己的本都有可能難留!所以如果你還對每月的現金流漫不經心,從此時此刻起,遵照下面的比例做分配,相信幾個月下來就會很有感!

 

還不知道現金流是什麼?拜託只要想理財,這個重要概念一定要懂,傳送門給:

 

每月現金流這麼分,理財一定見效

一般來說,每月固定會進帳的來源大多應該都是「薪資」,所以以下我們就以薪資為例來解說小資理財的分配比例,如果你的現金流是其他來源,依此類推套用上去就可以囉!

 

10% 邁向財務自由

每月把所得的 10% 拿來做投資理財,當作是邁向財務自由的根基,畢竟現在要依靠工作養自己一輩子,TING 與 LIZA 認真覺得有難度,趁現在有固定收入來源,替自己未來多想一步,總是好的。

10% 這筆錢只能拿來「投資」跟「創造被動收入」,不管是這 10% 的本金還是10% 所創造出來的利潤,通通都不可以動用,一直反覆循環投入投資市場,讓這些錢母幫你創造複利,直到退休後才可以享受這筆錢為你帶來的成果。這樣的方式能讓你的財務持續成長、把投資所學付諸行動,同時讓自己養成金錢管理的習慣!

 

還不知道被動收入是什麼?就是不工作也有源源不絕的收入來源啊,這個觀念超重要,拜託一定要點擊下圖了解:

https://tingtorich.com/what-is-passive-income/

 

10% 吃吃喝喝好好享受

管理財務重要撇步之一就是「平衡」。

變有錢不是一昧的存錢、一昧地抑制慾望,只要是人,就會有慾望,面對慾望不是抑制,而是要適時的抒發。所以存錢之餘也要好好善待自己,撥 10% 拿來吃吃喝喝、享受奢華。

有些人很會存錢,在存錢中找到自我的成就,但內在的靈魂不代表會獲得滿足,很容易在一個零界點時受夠噴發,摧毀之前的努力。就像是辛苦加班後,很容易會在深夜爆發吃垃圾食物或是有空檔好錢來大力犒賞自己一樣。這樣的心情很正常,因為人是一個整體,當一部分受到調整,不可能其他部分還可以繼續保持不變。

所以每個月要將 10% 的收入拿來好好「呵護自己」,做一些平常你捨不得做的事,例如,去高級餐廳點一份真正喜歡的餐點而不顧慮價格、到按摩店好好做個精油按摩讓身心靈放鬆、租豪華房車來個一日兜風,總之做一些「讓自己覺得很有錢」的享受,把 10% 的錢好好花掉!通通花掉!用這樣奢華的方式慰勞自己的努力,讓財務管理成為一件有趣的事,這樣這條路才能走得長遠,而不是像新年新希望總是只有曇花一現。

會鼓勵拿這筆錢體驗奢華,除了是讓身心獲得平衡外,也是要讓自己體驗「有錢」生活,這樣才會讓自己對於目標更聚精,更有動力持續下去。

 

好好吃、好好喝、好好享受生活也是理財的一部分

 

10% 的收入貢獻社會:

Ting 跟 Liza 堅信著世間萬物都有所平衡,當你從某處得到一些東西時,另一個地方就會失去一些。要有所付出,才會有所收穫,如果只是一昧想獲得東西,這樣其實很難順利達到心中所理想的目標。所以我們也很鼓勵定期定額將所擁有的收入,貢獻給需要幫助的人。

收穫的形式或許不是立即,但這個過程本身也在幫自己累積善緣、正能量,是一件令人舒快的事。TING 與 LIZA 每個月一定會捐獻一部分存款給社福機構,如果有額外收入的進帳,還會再加碼,但這個就看個人的經濟狀況,如果經濟比較緊繃,身體力行的志工活動也是一個很棒的替代方式喔!

 

10% 的收入長期儲蓄:

儲蓄雖然老套,但很有效,有所儲蓄,才能打長期的仗!

 

關於儲蓄,你可以參考:

https://tingtorich.com/how-to-get-into-the-habit-of-saving-money/

 

20% 的收入投資自己:

腦袋的東西誰也帶不走,投資自己是最永垂不朽、CP 值最高的方式!不管是閱讀、上課,只要能為自己的知識技能帶來新的活水,就是值得投資!

「投資自己」短期看是損失一筆學費,但長期來看,卻會為你的收入、腦袋帶來驚人的效益!Ting 跟 Liza 光是去年就花了半百萬在課程學習上,我們自己回頭看,都覺得這些投資很值得,也因為這些知識的增長,持續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效益。

 

40% 的收入生活費:

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日常,所以收到薪資時,最大的比例還是撥給生活費,這部分的錢包括房租、三餐、日常開銷,盡量讓自己的花費控制在 40% 以內,一開始會不舒服,但其實幾個月就會習慣了,你會發現其實生活的彈性其實可以很大~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

每個月一拿到薪資就要立刻做好上面建議的配給,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有「不小心」超支的餘地,而這個過程也讓自己有意識的做財務分配,不讓金錢在漫不經心中流逝!當然比例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況做調整,最重要的是「行動」與「持續做」。

理財不怕慢,也不怕少,只怕一直想著要增加存款,卻不採取任何的行動!從每個月的現金流開始做好管理,相信半年內下來一定會有所明顯成效。沒有人是天生會理財,但透過調整、練習,卻是人人可上手的技能!

如果對理財茫茫沒有頭緒,不如就從這個月領到薪水那一刻改變看看吧!

理財對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快留言在下面與我們分享,或許我們就幫你找到解方了!別忘了也別忘了點選「加入好友」加入TING進財富 LINE,就能即時收到重要理財資訊!

 

 

更多存錢特輯:

【信用卡現金回饋比較】哪張卡最划算呢?(2019.10更新)
【網路賺錢特輯】不花一毛錢,免費搜刮禮物、外快、折價券(不定期更新)
12 種在家賺錢、在家兼職的方法,再見啦職場~
【小資投資理財起手式】入門課程、書籍、觀念大補帖

 

 

Follow LINE@
一周兩次
與你分享財商與房地產大小事

Exit mobile version